非遗年货集市里的中国年味******
(新春见闻)非遗年货集市里的中国年味
中新社天津1月14日电 题:非遗年货集市里的中国年味
作者 王在御 王君妍
“马上就要到兔年了,我们杨柳青木版年画也准备了新作品‘超级兔’,它的造型很酷,符合新时代年轻人的喜好,但同时也包含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例如甲胄和象征吉祥的‘如意’。”杨柳青木版年画玉成号年画坊第七代传承人张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农历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香甜酥脆的十八街麻花,栩栩如生的天津面塑,还有每一个新年的保留曲目杨柳青木版年画等,一同亮相天津市首届西岸非遗文化迎春年货市集,给广大市民带来一场精品非遗文化盛会。
在兔年春节到来之际,一个集“文化+消费+体验+社交”的非遗文化年货市集,不仅让市民获得新体验,也让更多国际友人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1月14日,农历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天津市首届西岸非遗文化迎春年货市集给广大市民带来一场精品非遗文化盛会。图为在年货市集上,来自塞尔维亚的亚历山大·潘蒂(右)体验“画”福字。 中新社发 王在御 摄先用沾上墨汁的鬃刷在木板上刷墨,再将洒金纸放上木板......天津足协青训中心塞尔维亚籍教练员约万·卢特基奇体验完年画印刷后说,“这些画都非常精美,我也知道这个娃娃抱着鱼的年画,象征着年年都会富裕。这是近几年最热闹的一次新年,这里充满了中国年味,氛围欢乐且轻松,相信以后也会越来越好。”
杨柳青木版年画发源于千年古镇杨柳青,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等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其内容丰富,寓意吉祥,刻工精美,是中国年画艺术的代表。
在年货集市上,“写福字、走福路、挂福牌、钓福袋、带福还家”等独特的中国春节“福”文化串起整个活动现场,天津曲艺、非遗展演、国粹杂技、汉服巡游快闪等文化表演热闹迎新春。
约万·卢特基奇和同事亚历山大·潘蒂奇随后还体验了喝面茶、吃糖画、“画”福字、挂福牌、欣赏汉服表演等文化活动。同样来自塞尔维亚的亚历山大·潘蒂说:“1月14日也是我们塞尔维亚的新年,正好是你们的‘小年’,我们的新年更多是与家人聚餐,不像中国新年有这么丰富的大型活动,氛围也没这么浓烈。”
天津老字号协会会长、桂发祥股份公司董事长李路说:“此次天津非遗年货市集凝聚非遗传统技艺、传统美食、表演艺术等项目,把活态性、情景性、时代性、特色性、亲民性的产品都带到了现场,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马庆余表示,近年来,天津市形成了“国家+市+区”3级非遗名录体系,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不断深入、活化实践日趋丰富,非遗保护工作进入了巩固保护成果、增强传承活力的新阶段。(完)
二十大代表风采丨旦增顿珠:二十余年匠人经历诠释西藏民族工业精神****** 中新网拉萨10月8日电 题:旦增顿珠:二十余年匠人经历诠释西藏民族工业精神 中新网记者 赵朗 40岁的旦增顿珠与同事们仍奋战在24小时不间断的水泥生产一线,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工作内容与往日并无不同。他说,在这特殊时期,仍在正常生产,保供重点工程项目。 旦增顿珠是西藏高争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原拉萨水泥厂)副总经理、制成车间主任,他在这里已经工作了22年。在去年,他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他所工作的这家水泥厂是西藏最早的为数不多的现代化工业企业之一,1962年开始投产。自2000年中专毕业进入该企业后,这位普通年轻人的人生便与西藏民族工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电话采访中,他告诉记者,刚进工厂第一年,在行政岗位,直到2004年,走上了技术岗位,参与到生产一线中。他说:“起初跟着厂里的师父学习,因为感兴趣,也经常自己琢磨研究,做笔记,研究操作、观察数据,经常从实践中验证学习的理论知识。” 图为旦增顿珠(右)与同事。 旦增顿珠本人供图在外人看来枯燥的岗位,旦增顿珠却乐享其中,性格好动,喜欢研究机械。于他而言,这份职业似乎早早为他定位了人生的发展方向。 在热爱中,旦增顿珠创造着自己的职业价值。近20年里,职务虽然变化提升,一直是技术骨干。 参与生产中,旦增顿珠也取得了很多让自己和工厂认可的成绩。在担任制成车间主任的6年间,通过他的不断努力,设备运转率年年提高,特别是在2015年创造了公司历史以来水泥磨机单台系统运转率100%的历史记录。他还为公司节约设备维修费10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 2020年,旦增顿珠在制成车间利用停机时间对设备工艺系统进行了技改,减少了设备的跑、冒、滴、漏现象,极大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减少了系统的故障点,提高了运转率。通过系统优化,磨机全年平均每台每小时产量大大提升,水泥电耗降低。2020年全年节约电费700多万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 图为旦增顿珠(左)与同事进行技术交流。 旦增顿珠本人供图相较内地其他省区,西藏工业起步比较晚,所以公司也会组织员工到内地参观学习。旦增顿珠格外珍惜每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他回忆,早些年去山东的一家水泥厂,算是内地水泥行业中的标杆企业。在那里,绿色工厂让他大开眼界。也让这位走出高原的普通工人对绿色工厂和生态环保有了新的认知,更是让他认知到了西藏工业发展与内地的差距。让他最长见识的是,节能技术方面,“这家水泥厂转化废弃利用,用动能取代了电能”。 工厂发展这么多年来,旦增顿珠也见证并参与了水泥生产的技术改革。他说,2008年,厂里生产一线利用水泥煅烧的废气余热进行发电,变动能。2017年,水泥厂改进采用富氧燃烧技术,实现了节能降耗的效果。“西藏本身海拔高缺氧,所以采用这项技术充分燃烧燃料,节约能耗。” “高争是西藏第一家水泥工业企业,到今年刚好60周年。”他说,企业经历了一甲子的变迁,作为二十大代表,他希望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能有所作为,让这座水泥厂成为西藏自治区的百年民族工业企业,更在高原填补水泥工业技术的空白。(完)
|